領(lǐng)創(chuàng)教育(山東)集團有限公司
新聞詳情

國家開放大學高起專真題《地域文化》

650
發(fā)表時間:2022-12-29 15:20

地域文化(專)

1.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西翼,其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11°14’~114°

3 3 , 3 4 ° 3 4 4 0 ° 4 3 。 (錯)

2.全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6%,居全國第19位。(對)

3. 山西,顧名思義,意為大山之西,即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 )

4.   李淵以李世民為山西河東道慰撫大使,山西之名始于此。 ( )

5. 簡稱山西為“海西”。 (錯)

6.   晉,是山西省的簡稱。 ( )

7.   在戰(zhàn)國時代,今山西的大部分地區(qū)為當時晉國的封地。 ( )

8. 叔虞死后傳子燮父,因地鄰晉水,改國名為晉。 ( )

9.晉國極盛時,疆域有今山西大部地區(qū)、河北西南部、河北北部和陜西的一角。

(錯)

10. 春秋后期晉國六卿逐漸強大,國力日漸削弱。 ( ) 11.山西也別稱為三晉。c

12. 虞舜以冀州南北太遠,分置并州。 ( )

13. 據(jù)《輿地廣記》載,東漢并州包括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內(nèi)蒙古部分地區(qū)( )

14. 漢元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為十三州部之一。( )

15. 西漢時,并州始治晉陽,建安十八年(213)并入冀州。 ( )

16.嘉祐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廢。但是以“并州”稱呼太原的

習慣卻保留至今。 ( )

17.   “太原”一詞,最早見于《左傳》。 ( )

18. “太原”一詞曾出現(xiàn)在《尚書?禹貢》中,指的是汾河中下游廣闊的平原,是

對地形的描述。 ( )

19.秦漢及以后各代,均于汾河中游置太原郡、太原府、太原縣、太原市等,今

太原地區(qū)遂有“太原”之專名。 ( )

20.重熙十三年(1044)改云州為西京,設(shè)西京道大同府,為遼之陪都,大同城

名始于此。 (對)

21.大同晉祠圣母殿是現(xiàn)存古建筑殿宇圍廊之最早實例,用減柱法營造,手法精

熟,殿面寬敞,系宋建代表作。 (錯)


22. 大同晉祠之魚沼飛梁是現(xiàn)存古橋梁十字形橋式之孤例。 ( )

23. 太原上華嚴寺大雄寶殿是現(xiàn)存中國最大之佛殿,為遼金建筑。 ( )

24. 太原華嚴寺薄伽教藏殿天玄樓閣是現(xiàn)存唯一的遼代建筑模型。 ( )

25. 大同善化寺是現(xiàn)存最完整的遼金古建筑群。 ( )

26. 晉城1983年改設(shè)縣級市,由省直轄。()年升為地級市。 1985

27.   ()地處太行之巔,自古就有“與天為黨”之說,故又稱“上黨”。 長治

28.   ()因地在汾河之濱而名。 臨汾

29.離石在山西省中部偏西。戰(zhàn)國為趙離石邑,秦始置離石縣。據(jù)《山西通志》 記載:離石山,在州北一百八十里,即赤堅嶺也。山前有離石水。古設(shè)離石郡、

離石縣,皆以山名。(   )年設(shè)市。 1996

30. ()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親手創(chuàng)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因此被稱為“中共第一城”。

陽泉

31.1947年5月2日,晉察冀野戰(zhàn)軍第二、三、四縱隊與太行二分區(qū)部隊5萬人, 在正太戰(zhàn)役中解放了()陽泉鎮(zhèn)。與此同時,為了奪取和鞏固全華北,動用陽 泉煤鐵資源支援解放戰(zhàn)爭,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決定,將陽泉鎮(zhèn)從平定縣劃出建設(shè)

為新型工業(yè)城市。 平定縣

32 . ()就稱榆次。 戰(zhàn)國時期

33.相傳漢高祖北上抗擊匈奴,兵困()(今大同),脫圍時大軍南撤,到忻口 擺脫追兵。高祖歡顏而笑,六軍欣然如歸,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

生。 平城

34.朔州為歷代兵家爭戰(zhàn)之地。相傳公元前215年,秦將() 筑馬邑城池,置 馬邑縣。這里歷來是胡漢頻繁爭奪的邊關(guān)重鎮(zhèn)。歷史上有“得朔州者得三晉乃至

天下”之說。 蒙恬

35. ()大同廣袤20里,建有西京同文殿,設(shè)留守衙。 西京

36.戰(zhàn)國末年,秦國在汾河中游設(shè)置太原郡,取“大而加甚謂之太”,“高而平坦

謂之原”之意,管轄()(今晉源鎮(zhèn)東北古城營一帶),這是太原作為行政區(qū)劃

取名之緣起。 晉陽

37.宋太平興國四年(979)置并州于榆次,五月更名新并州,七年(982)移治

()   唐明鎮(zhèn)


38. 明代開始,以()之左右,稱山西為山右、山東為山左。 太行山

39. ()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 明代

40. ()在今山西境內(nèi)設(shè)河東道。 唐代

41. ()魏黃初元年(220)復(fù)置,領(lǐng)太原、上黨、西河、雁門、樂平、新興等

六郡。 三國

42. ()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為十三州部之一,領(lǐng)太原、上黨、西河、云中、

定襄、雁門、朔方、五原、上郡等九郡。 漢武帝

43. ()之地大部在山西,故山西也別稱為三晉。 三晉

44.至戰(zhàn)國初,()三家分晉,史稱“三晉”。   韓、趙、魏

45.春秋時,周成王滅古唐國后,將該地(今侯馬地區(qū))封給其弟叔虞,史稱叔

( ) 。唐叔虞

46.山西省地處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西翼,其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11°14’~114°

3 3 , 3 4 ° 3 4 4 0 ° 4 3 。 (錯)

47.全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千米,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6%,居全國第19位。(對)

48.山西,顧名思義,意為大山之西,即以在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 )

49.李淵以李世民為山西河東道慰撫大使,山西之名始于此。 ( )

50. 簡稱山西為“海西”。 (錯)

51. 晉,是山西省的簡稱。 ( )

52. 在戰(zhàn)國時代,今山西的大部分地區(qū)為當時晉國的封地。 ( )

53. 叔虞死后傳子燮父,因地鄰晉水,改國名為晉。 ( )

54.晉國極盛時,疆域有今山西大部地區(qū)、河北西南部、河北北部和陜西的一角。

(錯)

55. 春秋后期晉國六卿逐漸強大,國力日漸削弱。 ( )

56. 山西也別稱為三晉。 (對)

57. 虞舜以冀州南北太遠,分置并州。( )

58. 據(jù)《輿地廣記》載,東漢并州包括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內(nèi)蒙古部分地區(qū)。(錯)

59. 漢元帝元封中年置并州刺史部,為十三州部之一。(錯)

60. 西漢時,并州始治晉陽,建安十八年(213)并入冀州。 (錯)

61.嘉祐四年(1059)改名太原府,并州之名遂廢。但是以“并州”稱呼太原的


習慣卻保留至今。 ( )

62. “太原”一詞,最早見于《左傳》。 ( )

63. “太原”一詞曾出現(xiàn)在《尚書?禹貢》中,指的是汾河中下游廣闊的平原,是

對地形的描述。 ( )

64.秦漢及以后各代,均于汾河中游置太原郡、太原府、太原縣、太原市等,今

太原地區(qū)遂有“太原”之專名。 (對)

65.重熙十三年(1044)改云州為西京,設(shè)西京道大同府,為遼之陪都,大同城

名始于此。 (對)

66.大同晉祠圣母殿是現(xiàn)存古建筑殿宇圍廊之最早實例,用減柱法營造,手法精

熟,殿面寬敞,系宋建代表作。 (錯)

67. 大同晉祠之魚沼飛梁是現(xiàn)存古橋梁十字形橋式之孤例。 ( )

68. 太原上華嚴寺大雄寶殿是現(xiàn)存中國最大之佛殿,為遼金建筑。 ( )

69. 太原華嚴寺薄伽教藏殿天玄樓閣是現(xiàn)存唯一的遼代建筑模型。 ( )

70. 大同善化寺是現(xiàn)存最完整的遼金古建筑群。 ()

71. 晉城1983年改設(shè)縣級市,由省直轄。()年升為地級市.1985

72. ()地處太行之巔,自古就有“與天為黨”之說,故又稱“上黨”。 長治

73. ()因地在汾河之濱而名。 臨汾

74.離石在山西省中部偏西。戰(zhàn)國為趙離石邑,秦始置離石縣。據(jù)《山西通志》   記載:離石山,在州北一百八十里,即赤堅嶺也。山前有離石水。古設(shè)離石郡、

離石縣,皆以山名。(B)年設(shè)市。 1996

75. ()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親手創(chuàng)建的第一座人民城市,因此被稱為“中共第一城”。

陽泉

76.1947年5月2日,晉察冀野戰(zhàn)軍第二、三、四縱隊與太行二分區(qū)部隊5萬人, 在正太戰(zhàn)役中解放了()陽泉鎮(zhèn)。與此同時,為了奪取和鞏固全華北,動用陽 泉煤鐵資源支援解放戰(zhàn)爭,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決定,將陽泉鎮(zhèn)從平定縣劃出建設(shè)

為新型工業(yè)城市。 平定縣

77 . ()就稱榆次。 戰(zhàn)國時期

78.相傳漢高祖北上抗擊匈奴,兵困()(今大同),脫圍時大軍南撤,到忻口

擺脫追兵。高祖歡顏而笑,六軍欣然如歸,因“欣”通“忻”,忻州之名由此而得。

以上就是關(guān)于國家開放大學高起專真題《地域文化》,如果想要咨詢關(guān)于國家開放大學的任何問題,可以咨詢王老師:18766119382(同微信)

山東省領(lǐng)創(chuàng)教育集團王老師.jpg

分享到:
                         山東領(lǐng)創(chuàng)教育集團地址
                               集團總部: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花園路168號二建融基大廈9樓
                                                  二建校區(qū):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花園路168號二建融基大廈9樓906、903室
                                                                       聚隆校區(qū):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花園路與洪家樓南路交叉路口西南-聚隆財富中心9樓903
                                                海蔚校區(qū):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花園路101號海蔚大廈15樓1503-1508
                                             陸港校區(qū):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溫梁路6636號濟南陸港大廈1號樓10樓
德州分校: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qū)萬達廣場
                                                東營分校: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qū)北一路730號萬達廣場甲級寫字樓1709室
             淄博分校:淄博市張店區(qū)華光路云龍國際B座1001                                  青島分校:青島市李滄區(qū)重慶路30號中南世紀城南側(cè)商業(yè)樓2層
                                      留學部門: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花園路101號海蔚大廈15樓1502室
                                          歷山分部:濟南市歷城區(qū)花園路與歷山路交叉口泉景恒展大廈1001室
                  韓國分部:韓國首爾市江南區(qū)驛三路215號2層          
             聯(lián)系我們:15550011809(同微信) 周老師